高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必修二 - 人教 - 第二单元 - 4 《诗经》两首 - 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 氓第1课时导学案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3-27 21:03:29 点击次数:748次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 氓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 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重点难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内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明代文学家朱熹解释: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字的本义是 “,因此又多称为 “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 “,用朱熹的解释,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课前预习]

1、积累字词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2、通假字:

氓之蚩蚩(      通       )将子无怒(       通       )

 

于嗟鸠兮(       通       )犹可说也(       通       ) 隰则有泮(       通       )不可说也(      通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古义:               ;今义: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               ;今义:                   )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古义:               ;今义:                   )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古义:               ;今义:                    )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义:               ;今义:                   )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义:               ;今义:                   )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古义:               ;今义:                   )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古义:               ;今义:                   )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古义:               ;今义:                   )

赏析课文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3.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5.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6、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7.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8.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9.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10.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11.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12.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1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及诗歌主旨分析

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①“士”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②社会道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会舆论)③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

答:

 

 

 

 

2、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3、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一.基础检测

1. 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又称为诗三百 

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修我矛戟()  说怿女美(
B.与子同袍(páo) 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体无咎言(jiù
D.于嗟鸠兮(xū)    将子无怒(jiāng   犹可说也(yuè   士也罔极(wǎng )

3、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来即我谋  其黄而陨   言笑晏晏

B、修我戈矛  咥其笑矣   士贰其行

C、尔卜尔筮  匪我愆期   士也罔极

D、总角之宴  于嗟鸩兮   隰则有泮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5.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非,不是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爽快,干脆

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

6.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中学语文在线

维鹊有巢①,维鸠居之②。之子于归,百两御之③。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④。之子于归,百两将之⑤。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⑥。之子于归,百两成之⑦。

注解:①(维鹊有巢)维,语助词,无实义。鹊,喜鹊。②(维鸠居之)鸠,斑鸠。居,侵占。 (百两御之)两,同。御,迎接。④()占有。 ()陪送,护卫。⑥()满、⑦()完成。这里指结婚礼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 ④宜:和顺、亲善。 ⑤蕡:肥大。有蕡即蕡蕡。⑥蓁:叶子茂盛。

1)对诗中有关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之子于归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归宿。

B百两御之指迎亲的车队数量之多,可见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愿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应该能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2)对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鹊巢》是一首凄苦悲怨的弃妇诗。

B、《桃夭》是一首欢乐祥和的颂婚诗。

C、两首诗在结构上都是重章复唱,各章节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D、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兼起兴的手法,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两诗中的比喻含义:

喻指__         _ “喻指_____          _

桃华” 喻指___           _   “桃实” 喻指___        __

桃叶” 喻指__        ___

4)由于两诗的流传影响,后来衍化出了两个使用很广的成语,请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常用义。

《鹊巢》的成语:                                                     

《桃夭》的成语:                                                     

8、写出你记住的诗经名句(写上下句)

1

2

3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