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高考 - 课标 - 综合 - 综合 - 综合荟萃
构建新课程下高考生物知识平台的几点复习建议
上传:秦宣武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11-11 19:32:35 点击次数:1608次

构建新课程下高考生物知识平台的几点复习建议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 秦宣武 邮编:425900 电话:13874786283

       本文提出了在新课程高考形势下如何进行复习,即夯实“四基”是首选,

探究学习要优先,主干知识切牢记,能力运用把关键。

关键词     构建     高考     复习     建议

 

在现有新课程高考形势下,高三生物如何进行复习迎高考呢?有人认为高中生物学识记性的知识比较多,只要花一些时间背书就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有人认为把书上知识背记后,然后多做题,搞题海战术就会取得好成绩,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根据对近年新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中生物题分析,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此背景下怎样构建新课程下高考生物知识平台?怎样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据此建议大家在生物学复习迎考中牢记四句话:夯实“四基”是首选,探究学习要优先,主干知识切牢记,能力运用把关键

1、“四基”永远是复习基点和重点

大家知道高考题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主题情景为载体,以能力考核为目的”,在此它强调了“四基”是基点和重点。通过对近年理综卷生物试题分析,发现它最鲜明特点是注重基础性知识,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学科内的综合性不强。多数考点仅涉及某节或某章的内容,少有跨章节命题。试题紧扣教材,考点与题干中信息联系紧密。从近年高考试题上看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首要依据,从学生高考得失分上看“四基”不实是考生失分的第一原因,所以夯实“四基”是复习迎考的首选任务。

所谓“四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念。怎样夯实“四基”呢?总的讲就是以教科书为范本,同时不拘泥于教科书,具体要求是学生能清楚识记和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知识迁移规律,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将单元“知识点”组成“知识面”,把所掌握的“知识链”网络成一个“知识网”,构建好一个开放的、稳定的、自我的知识平台系统。并且理顺好知识体系,掌握知识内在联系,逐渐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突破和提高。

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析:本题是一道有关生态的简答题,是一道典型“四基”题。它考察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种间关系、种内关系、食物网及种群密度。试题最大的特点是着重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

 

2高度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

生物课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二个鲜明特点是强化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并能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予以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从此要求上看,虽然内容较多,但要求较低,是符合学生现实,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实验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近年理综生物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结果处理与表达的能力。虽然这些要求较低,但怎样有效获得和提高此能力呢?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始终以课本实验为根本,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要加强教材的经典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要创设情景,再现实验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要变讲实验为真正的做实验,平时的教学也要不断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学中还可将中学生物实验分类归纳,以启发实验设计思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还可以在近高考前一、二个月,集中一段时间,开放生物实验室,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做实验,一方面可重做做学生实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熟练实验原理和操作技巧,并从新的高度观察实验,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和“怎样做更好”,以期达到“一个理解五个会”,即理解实验和探究目的与步骤间的联系,会使用仪器、会控制条件、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会简单设计。有意识地进行装置的拆分和重组,整体着眼,大胆创新,并且训练简练的表达,这样会使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2: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2010年全国卷.新课标)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溶液的80%,另取切割后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析:这是一道在学生已做过的实验基础上的设计地探究性实验,在旧情景上解决新问题,是体现实验探究试题特点的最好例证。本题是一道有关生长素调节植物生物活动的实验设计分析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及有关的实验设计分析的考点。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

 

3主干知识切牢记

从近年新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题可以看出,近年试题的考查,其大部分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而学科内的综合性并不强,高考的主要内容呈现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激素调节、免疫学、遗传变异、生态系统和现代生物技术等主干知识。怎样切记主干知识?

我们在复习时要依据考纲,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不仅要熟悉,而且要善于抓具它,更要善于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和网络,彼此融会贯通,注意查漏补缺。对主干知识不求“深挖洞”,重在“广积粮”,知识面要宽,着眼点高,涉猎广泛,兼收并蓄。在此提醒千万不要“深挖坑、滥综合、乱攀高”的现象的发生,老师备课时不要备得过深过奥;出题时不要出得太难太拗;学生学习时不要钻得昏头昏脑。具体要求是:有一个广而稳的知识平台,有现代生物学知识理念,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资料,并结合一般基础知识得出合适的结论或评价。

3某种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2010年全国卷.新课标)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白)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色植物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分析:本大题为遗传变异题,考查内容为自由组合定律。侧重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题目以植物花色的遗传为背景,要求考生从题干提供的文字及杂交实验结果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尤其是第三小问,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主干知识中主干,年年考年年不同,这是复习备考中重点难点内容。

 

4能力运用把关键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知识指导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必然方向,也是高考题最基本、最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考试题往往出现一些新情景试题,这类题体现了“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命题思想,这些情景内容一般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技术上一些与生物学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试题看起来是全新的,但这类题很容易解决。怎样提高这方面解题能力呢?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本节聚焦、插图、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和拓展题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教材中这些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图表。要加强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识图能力,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平时学习中多留心一些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技术热点问题的信息,养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的习惯,尝试着寻找一些方法去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生活即学习,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学生才能适应各种新的题干背景,从而应付自如,正常这样训练便能获得驾驭这些问题能力。

4【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6ec8aac122bd4f6e曝光池6ec8aac122bd4f6e兼氧池6ec8aac122bd4f6e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菌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专题五“生态工程”,考查内容为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了生态工程中污水的处理过程、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任务等。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试题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生态工程入手,考查学生对生态现状的关注。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使考生感受到了生活就是知识,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个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即将在2012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上几个方面。总之,对于高考复习,从认知的观点来看,复习是对先前学习的知识的回顾、整理和再认识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分析,复习是对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的一个过程。因此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生物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搞好高三生物复习,提高综合测试能力。

评论区
构建新课程下高考生物知识平台的几点复习建议 [ 游客 : 2015/11/13 8:49:00 ]
讲的很好,有见解。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1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