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2
上传:xiaoou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8-4-11 9:15:09 点击次数:527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随着萧红女士的文字回忆这位伟大的文战士吧。

二、答疑解惑

针对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

问题1:读完本文以后,对鲁迅先生有何新的认识?

平易近人

乐观开朗

博学

……

问题2:鲁迅先生既然看过美学书,对着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他不太注意人的衣裳,“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说明比较尊重别人。

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些方面。

(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问题3: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似乎跟写鲁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

说明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象。

问题4: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

问题5: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真心关爱青年人,对青年人既要求严格,又满怀慈爱。

问题6: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

说明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教师小结:一直以来,人们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冷峻严肃的,作家萧红却让我们看到了先生平易、随和、宽厚慈爱的另一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而是一位乐观开朗,充满人情味的长者。他生活俭朴,待人热情诚恳。他不是共产党人,却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共产党人。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刻画鲁迅先生,展现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的呢?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同学们在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

问题7: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鲁迅先生呢?

走路的姿势。

戴眼镜看字迹潦草的书信。

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

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大,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问题8:本文写法上还有什么特色?

语言非常朴实,充满真情实感。

教师小结:写好散文的前提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在历代写人的散文中,佳作不多,精品更少。萧红此文却能成为传世佳作,就是因为作者用真情实感,如话家常般讲述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也成为众多回忆录中的珍品。

三、讨论探究

在作者萧红的眼中,鲁迅先生胜过恩师慈父。现代女作家萧红,原名张廼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当年为了逃避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来结识了作家萧军,辗转来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度过难关,并在鲁迅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下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就是鲁迅先生作序,并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年轻作家”。可是为什么作者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年后才写下这篇文章呢?

讨论后明确:鲁迅先生的离世,令作者万分悲痛。三年后,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写下此文,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景仰、思念之情融于娓娓的倾诉中。

四、评价认识

毛泽东在《鲁迅论》中盛赞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作家金庸也将鲁迅的品格与圣人相提并论,他说:“鲁迅先生的人格和精神远远超越作家的称呼之上,……他无私献身的精神有如治水的大禹,广施教化的孔子;他爱护民众的情怀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193610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成千上万的人自发来送行,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书“民族魂”三个大字。

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嫉恶如仇,反对强权,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地战斗。鲁迅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20多篇小说,16部杂文集,700多篇杂文,共计1000多万字的作品,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精神却与天地共存,与日月齐晖。

五、学以致用——写作技巧研究

1、生动的细节描写。

2、选取生活中的琐事,用浅白、平实的语言塑造人物。

没有奇闻异事,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都是生活的真实记录,却真挚感人。佘树森先生语:对于散文作者来说,最重要最美好的人格,便是“诚实”。

六、课外迁移

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

课外推荐阅读唐弢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琐忆》,比较它与本文在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七、作业

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05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