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必修二 - 人教 - 第三单元 - 8 兰亭集序 - 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第2课时导学案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3-27 21:17:36 点击次数:887次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 兰亭集序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内容】

温故知新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赏析课文 
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 
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景: 
    乐事: 
    群贤: 
      
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 
(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会令我们痛苦?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2)相比我们的短暂生命,宇宙总是显得那么的阔大辽远,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渺小常引发古人的诸多感慨,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诗句? 
如:

 

 

 
(3)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找一找。 

 

(4)大家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凭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抱负? (结合第一课时的补充材料理解)
明确: 


3、那么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请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 

明确: 

 

 

 


4、既然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悲叹“呢? 
明确:

 

 

 

 

 

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古今文人论生死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五、课 外 拓 展 
1、完成课后第四题。 
2、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于小组内交流心得。

 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是打发第三方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一、1、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4、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5.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6、完成下列的一词多义

         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     曾益其所不能                 

        信可乐也

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