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上传:tm001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9-3-30 8:44:57 点击次数:446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通过近期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时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的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对于外交知识陌生及畏难情绪,故此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研读丰富的史料,层层深入,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为“回顾历史”,通过展示美国等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料,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

  为继续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美国再次玩弄程序上的花招,操纵联大通过决议,规定中国代表权属于必须由联大三分之二多数赞成才能做出决定的“重要问题”。

  1970年,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票数首次超过了反对票。

  1971年7月,美国政府不但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再次向第二十六届联大提出“重要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权。

  ——《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斗争》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直击现场”: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正在紧张讨论的氛围,设置问题,提醒学生思考:这一提案阻力是什么?此时国际局势又有什么新变化?提案的结果如何?

  展示数据,展示图片,激发思考:压倒性多数通过联大2758号决议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结合“直击现场”,让学生模拟担纲“小记者”,以纪要的形式思考多个问题,问题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1: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2:图中乔冠华团长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问题3: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应该做些什么?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从“坚冰”到“破冰”……

  “史学探究”,结合初二学生已有知识,设置问题,达到知识点的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合图片史料,设置问题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关系如何?

  结合“史料研读”,设置问题2: 中美双方会长久的敌对下去吗?

  材料一:“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材料二:“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期间发表声明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甚至入侵我珍宝岛等地,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还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把中苏关系推向战争的边缘。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问题3:你知道中美“破冰”的契机是什么吗?

  (1)“乒乓外交”(1971年):采用图片史料和周恩来同志的话语,“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结合图片史料,让学生理解“小球影响大球”的意义。

  (2)秘密访华(1971年):采用图片史料和对外公告的文字史料,让学生分析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初衷及作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3)总统访华(1972年)

  解读“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让学生结合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了解到著名外交家周恩来的风采,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解读《联合公报》内容,让学生明确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前提:申明“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4)中美建交(1979年)

  解读《中美建交公报》,再次明确中美建交的基础,为之后学生学习的中日建交的内容能举一反三打好基础。

  (5)小平访美(1979年):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到邓小平访美的政治意义与全方位的影响。(如有条件,可以采用《时代周刊》以邓小平为封面的专辑进行分析)

  “当堂反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时间轴,梳理中美建交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明确其意义。

  2.中日建交

  “史学探究”,中日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从外交角度进行解读,需要适当补充史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形成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问题1: 中日建交的障碍是什么?有利因素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控制下,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1952年,日本政府在美国的促压下,同台湾当局缔结所谓“和平条约”,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制造“两个中国”,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


  1955年10月2日,毛泽东主席接见日本恢复日中、日苏邦交国民会议访华团团长久原房之助。


  1962年11月,廖承志和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高碕达之助在北京共同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问题2: 结合所学知识,类比于中美建交,说一说中日建交的基础是什么?

  “建交历程”,在明确了中日建交的基础后,老师以图示法简洁明了地展示了日本首相来访,中日达成共识,继而正式建交的历程。

  “史学探究”:补充数据史料,请学生思考中日中美建交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非洲有26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同拉丁美洲各国的关系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同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等13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东南亚、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孟加拉、马尔代夫建交;同西亚和中东地区的伊朗、土耳其和科威特等七国建交;同太平洋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五国建交。

  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冰岛、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西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5年,中国还同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关系。与此同时,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中国的朋友遍及五大洲,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三)全方位外交

  本子目以老师设置问题、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明确全方位外交的基本内涵,理解并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历史学习,在历史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问题1: 我国从何时开始,逐渐开创全方位外交的局面?

  问题2:我国开创全方位外交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问题3:我国全方位外交具体策略有哪些?请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

  问题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了怎样的局面?请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强调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辅之以数据和图片。

  问题5: 全方位外交的成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概念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课后探究”,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兴趣,任选一个课题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1: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经历了“逆境逢生”到“走向世界舞台”,再到“朋友遍天下”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因素有哪些?比比看谁说的最全。

  问题2: 当前,中美关系中贸易摩擦不断,请你说一说对你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3: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你觉得我们应该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问题4: 近代外交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外交人才,选一位你感兴趣的人物,写一写他的光辉事迹与同学们分享。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构想合作探究的切入点,如比较外交家身上的共同特质,有利于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面引导。

  “热点链接”:教师通过搜集资料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如专题网站、《大国外交》纪录片推荐,让学生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了解时事,心系天下。

  结语:采用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的一段话,勉励学生,激励学生。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七、板书设计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